今天,企业面临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挑战,企业必须研究一些低成本并且能够快速反应的制造方法,柔性制造(或柔性生产)就是这些方法的总称。因此,与其说柔性制造是一种生产方式,还不如说是一种全新的制造理念。 既然柔性制造是一种全新的和高境界的制造理念,因此它值得我们以持续改善的精神去思考,去创造。 某世界500强公司在追求柔性制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多种生产方式并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果,在同样的厂房设备条件下,复印机生产能力提高到原设计能力的3.5倍以上。另一家高科技跨国公司在分析一条示范生产线的基础上,发现原流水线的60%是多余的,通过去除这些多余的部分并对生产线进行重新组合,短短四个月就使得场地利用率提高80%,同时通过利用拆下的设备复制出比现状高出一倍的生产能力,节省大量的扩大再生产投资。 今天,企业面临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挑战,企业必须研究一些低成本并且能够快速反应的制造方法,柔性制造(或柔性生产)就是这些方法的总称。因此,与其说柔性制造是一种生产方式,还不如说是一种全新的制造理念。
我们在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抱怨: “现在生产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用在换线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生产效率低,库存量也大。” “现在的客户都是提早两天发指示,第三天就要出货,两天时间根本就出不了产品,只能增加产品库存来满足客户的需要。” “我们每台机器的最小生产批量是200公斤,而客户的订单却越来越小,有时候甚至是1、2公斤,这样的订单每做一次就会增加剩余库存,而且越积越多,只能增加仓库来应对。”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更好地应对了吗?事实证明,只要我们以柔性制造的理念出发,具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能够在不付出成本代价的条件下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满足客户的需要。
下面我们用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柔性制造的理念和实现的方法。
案例1:
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案例概要 某大型办公设备制造企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投资数百万美元引进了一条装配生产线,每月生产A款打印机两万台,线上配置近100名工人,大批量生产方式显示了无比的威力。之后,A款机的销售量逐年减少,为了确保市场占有率,又陆续投入了大小不同的B、C、D、E等多款产品。
主要问题 *工位时间差或速度差损耗:100人的生产线,要100%均衡地分解装配时间是绝对不可能的,生产线速度是由某一个瓶颈工位或某一个作业者决定的,效率损耗显而易见。 *工位变更损耗:当生产量发生变更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重新进行工位设定,调整线上人数和各工位作业时间,重新进行员工训练使之适应新的要求。整个变更过程以及变更后对新标准的适应过程都伴随着大量的效率损耗。 *换线损耗:A、B、C、D、E等各个产品之间的变换,都需要进行换线准备工作,而且在换线过程中只能按照装配速度较慢的机型进行生产,效率的损耗可想而知。 *场地损耗:即使产量降到一半甚至更低,生产线长度不能改变,同样占用那份场地。
解决办法 把现有长生产线进行柔性化改造或采用柔性管重新装配简易生产线,并根据产品和产量采用不同方式(如细胞生产、接力生产、一个人生产等)应对生产,将以上损耗降到最低。
案例2:
中间库存减少
案例概要 一家大型金属加工企业M公司,车间里数十台冲压机一字排开很是壮观。每一台机器的后面是大量的中间品,最常见的是两辆大台车,一辆装着前工序加工后的中间品,另一辆装着自己加工后的产品或中间品。
主要问题 *大量的中间产品库存,占用资金和场地 *中间产品在机器间的无谓搬运以及搬运工具的大量使用 *某一工序的质量问题可能造成大量中间产品的报废
解决办法 采用一个流形式安排工序的生产,通过后工序拉动的形式,限制甚至消除中间库存,把品质风险降到最低。
案例3:
大型专用设备面对小批量生产的尴尬
案例概要 我们每台机器的最小生产批量是200公斤,而客户的订单却越来越小,有时候甚至是1、2公斤,这样的订单每做一次就会增加剩余库存,而且越积越多,只能增加仓库来应对。
主要问题 *库存增加,仓库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品质劣化甚至报废,造成损失
解决办法 从实验室小型设备得到启发,购买一批实验室设备进行改造,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满足客户小订单需要,彻底消除批量剩余库存。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柔性制造的意义,了解实现柔性制造的新思路,以下就一些有代表性的柔性制造方法进行简单说明。 1. 细胞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比较,细胞生产方式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规模小(生产线短,操作人员少),另一个是标准化之后的小生产细胞可以简单复制。 由于这两个特点,细胞生产方式能够实现 (1)简单应对产量的变化,通过复制一个或以上的细胞就能够满足细胞生产能力整数倍的生产需求; (2)减少场地占用,细胞是可以简单复制的(细胞生产线可以在一天内搭建完成),因此不需要的时候可以简单拆除,节省场地; (3)每一个细胞的作业人数少,降低了平衡工位间作业时间的难度,工位间作业时间差异小,生产效率高; (4)通过合理组合员工,即由能力相当的员工组合成细胞,可以发挥员工最高的作业能力水平。如果能够根据每一个细胞的产能给予相应的奖励,还有利于促成细胞间的良性竞争。细胞生产线的形式是多样的,有O形,也有U形,有餐台形,也有推车形等等。 2. 一人生产方式: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形,某产品的装配时间总共不足10分钟,但是它还是被安排在一条数十米长的流水线上,而装配工作则由线上的数十人来完成,每个人的作业时间不过10到20秒。针对这样一些作业时间相对较短、产量不大的产品,如果能够打破常规(流水线生产),改由每一个员工单独完成整个产品装配任务的话,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由于工作绩效(品质、效率、成本)与员工个人直接相关,一人生产方式除了具有细胞生产的优点之外,还能够大大地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成本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员工成长。 3. 一个流生产方式:它的好处是, (1)极大地减少了中间产品库存,减少资金和场地的占用; (2)消除机器间的无谓搬运,减少对搬运工具的依赖; (3)当产品发生品质问题时,可以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前部,避免造成大量中间产品的报废。一个流生产方式不仅适用于机械加工,也适用于产品装配的过程。 4. 柔性设备的利用:一种叫做柔性管的产品(有塑胶的也有金属的)开始受到青睐。从前,许多企业都会外购标准流水线用作生产,现在却逐步被自己拼装的简易柔性生产线取代。比较而言,柔性生产线首先可降低设备投资70-90%以上。其次,设备安装不需要专业人员,一般员工即可快速地在一个周末完成安装。第三,不需要时可以随时拆除,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5. 台车生产方式: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从一条线上转移到另一条线上,转移工具就是台车。着眼于搬动及转移过程中的损耗,有人提出了台车生产线,即在台车上完成所有的装配任务。这样做,不仅省去了生产线,而且搬运和转移效率大大提高。 6. 固定线和变动线方式:根据某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设置两类生产线,一类是满足某一相对固定产品的固定生产线,另一类是用来满足变动部分的变动生产线。通常,传统的生产设备被用作固定线,而柔性设备或细胞生产方式等被用作变动生产线。为了彻底降低成本,在日本变动线往往招用劳务公司派遣的零时工(Part-Time)来应对,不需要时可以随时退回。
柔性制造总的趋势是,生产线越来越短,越来越简,设备投资越来越少;中间库存越来越少,场地利用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交货速度越来越快;各类损耗越来越少,效率越来越高。可见,实现柔性制造可以大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既然柔性制造是一种全新的和高境界的制造理念,因此它值得我们以持续改善的精神去思考,去创造。
来源: 中国企业报道 |